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兩岸國術與養生學術論壇》金大〈金門馬拉松〉榮獲一等獎

《兩岸國術與養生學術論壇》金大〈金門馬拉松〉榮獲一等獎
2011/11/29
記者莊煥寧/綜合報導
 『2011年海峽兩岸國術與養生』學術論壇中,金門大學董燊教授等三人共獲優秀論文一等獎。(金門大學提供)(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廈門大學國術與健身研究中心、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舉辦『2011年海峽兩岸國術與養生』學術論壇,國立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董燊教授、黃仲凌助理教授、林本源副教授三人共同撰寫的「金門馬拉松賽會經營之研究」論文獲得大會一等獎,除為金門大學及金門爭光,也為「2012金門馬拉松」行銷廣告。
  為加強海峽兩岸國術與養生學術交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國術與養生文化,展示國術與養生學術成果,廈門大學國術與健身研究中心、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特於26、27日在廈門大學舉辦『2011年海峽兩岸國術與養生』學術論壇,以多元的觀點探討海峽兩岸國術與養生、運動休閒與養生等相關論題。
  由於廈門大學是名校,武漢體育學院學報是大陸核心期刊,學術嚴謹,吸引來自日本、台灣、大陸北京、上海等各地專家學者一百多人報名參與此次學術研討會。
  此次論壇凡符合『海峽兩岸國術與養生、運動休閒與養生』等兩大論題的範圍,且未在各學術會議或公開刊物上發表過的論文均可報送該學術研討會。其徵文範圍包含:1.海峽兩岸國術的歷史、現狀與發展。2.21世紀國術與養生的社會價值及其發展前景。3.有區域特色的國術與養生發展研究。4.國術與養生的交融與推廣,構建具有兩岸特色的全民健身運動體系研究。5.海峽兩岸高校國術與養生開展現狀與發展。6.海峽兩岸國術與養生交流合作模式研究。7.海峽兩岸高校國術與養生資源分享的可行性研究。8.海峽兩岸運動休閒與健康生活方式。9.海峽兩岸運動休閒與養生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與作用。10.海峽兩岸運動休閒與養生發展歷程。11.海峽兩岸運動休閒與養生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12.海峽兩岸高校運動休閒與養生發展現狀。13.海峽兩岸運動休閒與養生的交流合作與發展。14.開創海峽兩岸高校運動休閒與養生的教育合作、資源分享的雙贏之道,共有各地論文七十多篇投稿。
  該論壇採用大會主題報告、分會專題報告和圓桌會議論壇等方式進行學術交流,邀請兩岸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並安排參訪泉州俞大猷紀念館與武術表演。
  該研討會所有論文審查後錄用的論文,以《武漢體育學院學報》專刊形式正式出版,並評選優秀論文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其中獲一等獎的論文將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正刊上發表,國立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董燊教授、黃仲凌助理教授、林本源副教授能參與研討會並獲大陸名校及核心期刊肯定榮獲一等獎實屬難能可貴,再度將國立金門大學推向國際舞台,成功行銷金門,對招收陸生、兩岸學術交流、宣傳金門馬拉松發揮了廣大的功效。

第一屆東亞閩南文化節金門台南共攜手重塑閩南古風

第一屆東亞閩南文化節金門台南共攜手重塑閩南古風
2011/11/29
記者莊煥寧/綜合報導
李縣長樂見中華文化總會催生東亞閩南文化節,並贈送一套金門文化全紀錄DVD影片專輯給劉兆玄會長(右)。
(縣府台北服務處主任陳永富提供)(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中華文化總會計劃於明年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三十一日舉行首屆「東亞閩南文化節」,屆時國立金門大學將舉辦閩南文化高峰論壇,金門縣政府籌劃的浯島城隍祭也將成為重頭戲。昨日專程赴台參與籌備會的縣長李沃士樂觀其成,他表示,縣府將全力配合,希望能重塑三百多年歷史的城隍遶境祈福等祭典的古禮民俗,讓民眾與遊客親身感受浸染閩南文化古風。
中華文化總會召開「第一屆東亞閩南文化節」籌備會議,由會長劉兆玄主持,縣長李沃士、縣府文化局長李錫隆與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金大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江柏煒、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盧淑妃,都專程赴台北市中華文化總會參加籌備會。其他籌備會成員除文化總會副秘書長韓國棟等人,另包括台南市政府、國立成功大學、台南藝術大學代表。
縣長李沃士表示,金門的城隍祭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縣府希望能重塑三百多年歷史的城隍遶境祈福等祭典的古禮民俗,讓民眾與遊客在熱鬧的節慶氣氛中,親身感受浸染閩南文化古風。過去兩年的城隍祭,已成功結合了台灣與大陸的城隍廟參與,中華文化總會要舉辦跨越兩岸及東南、東北亞的「閩南文化節」,金門縣政府樂觀其成,也將全力配合。
金大校長李金振建議每屆閩南文化節應確立主題,讓參與者集中焦點,方便學術研究,以便延續傳承,否則活動辦完即曲終人散,非常可惜。江柏煒所長認為,閩南文化應定義為「文化詞彙」、而非狹隘的「地理詞彙」,才有寬度與深度,也便於融聚各界共識。
依據首屆閩南文化節的籌備緣起,閩南文化源自河洛,再從福建擴散到金門、台灣、日本、越南、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等地,發展成具各地特質的閩南文化。中華文化總會認為,若能將東亞各地區不同特色的閩南文化集合,舉辦一場具深度及廣大的文化節慶活動,既可彰顯閩南文化魅力,也可強固閩南文化的傳承與凝聚力,進而提升閩南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鑑於三百五十多年前,鄭成功以金門為基地出征,登陸台南,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引入漢族文化。加上金門是東南亞移民的原鄉,因此擇定金門與台南這兩個最具閩南文化代表性的縣市,共同舉辦第一屆「東亞閩南文化節」。
劉兆玄會長總結昨天籌備會的意見表示,東亞閩南文化節將是一個具高度視野、傳承延續性的活動,希望結合學術研究,以地方慶典、生活創意美學等藝術性呈現、以及紀錄典藏等方式,由兩岸、東亞等多地參與,探究閩南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
依據籌備會規劃,首屆東亞閩南文化節定明年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三十一舉行,除中華文化總會、金門縣政府、台南巿政府等國內參與單位,另邀請大陸福建省人民政府、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巴生雪蘭娥金門會館、新加坡金門會館、同安會館等僑社參與。
開幕式預定於明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台南市舉行。四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由成功大學負責舉辦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五月一日由金門大學舉辦閩南文化高峰論壇。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六日為台南市鄭成功文化節。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三十一日是金門的浯島城隍祭傳統遶境及迎城隍晚會、陣頭扛輦體驗與金門閩南文化導覽等。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三十一日由台南市舉行閩南語電影節。

為恢復金門籍華僑艱辛奮戰八﹑九年未如願

為恢復金門籍華僑艱辛奮戰八﹑九年未如願
2011/11/29
記者張建騰/金湖報導
 華僑陳萬景(中)在陳汶強陪同下,向呂瑞泰(左)遞陳情書,希望早日設籍金門。(張建騰攝)(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我是那一國人?」華僑陳萬景自二○○二年開始,每年在金門住滿一百八十三天,每年都申請恢復設籍金門;八、九年過去了,尚未如願;他忿忿地說:我不知道自己是那一國人?
  陳萬景希望對於「資料齊全」的華僑後裔,應該給他們方便;不要弄到比越南等外國人入籍還困難。他昨天在中國國民黨金湖鎮黨部主任陳汶強的陪同下,找上了金湖鎮民代表會陳情,希望函轉總統協助。以求落葉歸根,告慰父靈。
  過去八、九年,陳萬景跑遍了外交部、內政部、移民署、僑委會;昨天,又向金湖鎮代表會陳情。鎮代會主席呂瑞泰當場打電話幫他詢問移民署的人員,得到的答案是,別無他法,陳萬景只能於連續七年住滿一百八十三天以上之後,才能在金門設籍,而且時間點要從拿到中華民國護照算起。陳萬景在金門的居住地位於塔后。
  今年約五十八歲的陳萬景出生於新加坡,自二○○二年(民國九十一年)以來,每年都在金門住滿一百八十三天。他的中華民國護照是民國九十五年取得;因此,要到民國一○二年才能在金門設籍。也就是說,在取得中華民國護照以前的那幾年,他雖然年年都住滿一百八十三天,卻不能算數。
  根據陳萬景向金湖鎮代陳情的內容,他從二○○二年(民國九十一年)入境台灣開始,每年都申請入台一次,每次都住滿一百八十三天以上,每年都向金門縣政府及立法委員陳情,希望恢復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人」的祖籍,直到二○○六年才拿到中華民國護照,但每半年都要離境回到新加坡之後才能再申請入境。
  陳萬景的父親陳溢裕是福建省金門縣人,於民國二十七年跟隨陳萬景的祖父陳慶相(俗名陳和尚)到南洋(新加坡)經商,於民國四十二年在新加坡生下陳萬景。陳溢裕過世後,把田產過戶給陳萬景;陳萬景已經取得產權,他過去經商,如今已退休,想落葉歸根。
  他昨天向金湖鎮代會陳情,陳情書的內容言明要請總統協助,成全宿願,以告慰其父在天之靈。金湖鎮代會主席呂瑞泰接下了陳情書並表示會透過機關文書,轉達他的意思;呂瑞泰表示,程序上是要發文給金湖鎮公所,再層遞給相關部門。
  根據金門縣政府民國九十四年六月發給民政局的公函,陳萬景為新加坡籍,確為第三代華僑;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縣府曾發給陳萬景「確係金門人屬實」的證明書。
  根據金門縣政府於民國九十三年發給陳萬景的公文,陳萬景及鄭淑錦在金門縣未曾設有戶籍,屬於在台灣無戶籍者,申請設籍定居案,需依「入出國及移民法」辦理。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於民國九十四年行文給「內政部戶政司」的書函,入出境管理局曾在「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九增列:「中華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前,在臺灣地區出生,未曾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即出國者及其在國外出生之子女」得申請在臺灣居留及定居,並於第三項訂定施行二年之落日條款,但在行政院審查時,被陸委會提出刪除,因此不宜許可個案的申請。
  同一書函中,入出境管理局要戶政司轉知陳萬景等,建議持中華民國護照入國,在臺灣地區合法停留七年以上,且每年居住一百八十三天以上,俾修法後據以申請。
  陳萬景昨天把陳情書及相關公文交給金湖鎮代主席呂瑞泰;呂瑞泰向移民署人員徵詢後,得到的答案還如上,是要合法停留七年以上,且每年居住一百八十三天以上,陳萬景才能申請在金門設籍。
  陳萬景無奈的表示,他每年有那麼多日子住在金門,但花費比別人高,而且沒有健保;還有一個很糟榚的情形-金門的空氣太好了,他回到新加坡反而無法適應!  

2012中華民國ㄧ〇ㄧ年國旗圍巾


包裝外盒是建國ㄧ百零ㄧ年元旦總統府升旗紀念


1〇1台灣有囍主題概念


外裝外盒


內部包裝


內容物


果然是很好看


今天剛拿到的禮物
以前都麻是再網路或電視上看到這ㄧ條圍巾
感覺還不錯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盧清土圓了大學夢第一名空大畢業

盧清土圓了大學夢第一名空大畢業
2011/11/28
記者許加泰/專訪報導
  服務於軍人之友社金門聯絡組的盧清土(左),於今年一百年取得空大學士的學位文憑,讓自己的人生「精彩一百」。
(空大提供)(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服務於軍人之友社金門聯絡組的盧清土,利用工作之餘進修空大,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完成空大的公共行政學學業,於今年一百年取得空大學士的學位文憑,讓自己的人生「精彩一百」。
  盧清土在新北市蘆洲空大校本部舉行的畢業典禮,開心接受空大校長張繼昊頒發的公共行政學系第一名的獎狀、和學位證書,也是他多年勤奮向學的甜美果實。
  盧清土於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進入軍人之友社金門服務站服務,他說,該站當時設在新落成的迎賓館,組織的服務項目包含:敬軍勞軍、現役軍人和役男家屬服務、榮民、榮眷的服務,在全國各縣市設有服務中心。
  盧清土有感於知識的重要性,他選擇可以工作又進修的空大來汲取新知,於七十八年考上空大,為自己「充電」。盧清土在工作、家庭必須兼顧的情形下,暫放下學業,但也讓自己鬆懈下來,直到九十五年,在任職空大的好友吳侯宗鼓勵下,又回到空大金門學習指導中心,重修學業,盧清土的心境和感受也不一樣,他珍惜進修的機會,也勵學精進,以更積極向學的態度,就讀公共行政學,不僅在課業上有好的成績,學業總成績,還名列第一。
  盧清土很高興在建國一百年的特殊日子,在空大的畢業典禮上,戴起夢寐以求的方帽子、穿起學士袍,給自己人生最美的回憶。他說,只要肯努力,信心與夢想隨處可得。
  盧清土說,空大學生大多為在職人士,來自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利用工作之餘進修,空大是不分年齡層,有年長的長輩、也有青壯年,大家勇於追夢,也本著終身學習的求學精神,讓美夢成真。
  盧清土也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處在現今科技的時代,處處是教室,時時可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空大金門學習指導中心主任李沛慶指出,國立空中大學成立於民國七十五年,是國內第一所採用視聽傳播媒體教學的大學。創立宗旨在辦理成人進修及繼續教育,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學方式以隔空教學為主、面授教學為輔,透過電視、廣播、網際網路、遠距視訊等管道播送教學內容。學生還可以定時或隨時透過「網際網路即時播放系統」點選收看和收聽教學節目。
  李沛慶說,空大招生中,歡迎有更多好朋友一起來加入空大的學習行列,自我肯定,也改變人生。

大二膽戰役英雄史恆豐將軍病逝享年九十二歲

大二膽戰役英雄史恆豐將軍病逝享年九十二歲
2011/11/28
記者李增汪/綜合報導
  史恆豐將軍去年七月二十五日率同當年參戰老部屬,重返戰地參加紀念大二膽島六十週年檔案照片。(李增汪攝)(在新視窗開始原尺寸圖片)

  曾參與徐蚌會戰,並在「大二膽戰役」中擔任南山守備隊指揮官的史恆豐將軍,十一月十日晚間十一時三十八分因肺積水導致心臟衰竭,病逝於新竹馬偕醫院,享年九十二歲,並在昨日於新竹市立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公祭典禮。
  史恆豐將軍號良毅,生於民國十年農曆二月二十四日,世居陝西省華縣宜合堡,民國二十八年考入陸軍官校十七期一總隊,分發至西安王曲第七分校,後分至陸軍野戰部隊,歷任排、連、營、團長、副師長及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指揮官等重要職務,於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退伍。
  民國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大二膽戰役」中,時任少校營長的史恆豐帶領官兵奮勇抵禦外敵侵略,殲滅來犯之敵,獲得勝利,成功嚇阻共軍嘗試登島作戰的企圖。
  史恆豐將軍生逢亂世,艱難起伏,傳承忠孝,投身軍旅,效命疆場,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尤以大二膽戰役,勝利殲敵,奠定大小金門穩定,臺灣安定的基礎,其功厥偉,永留青史。
   而這位當年率軍固守大二膽島的營長史恆豐,2010年七月二十五日還率同當年參戰老部屬,重返戰地參加紀念大二膽島六十週年,他特別感謝國防部重視老兵,讓大家有生之年能重返大膽島,追悼當年為國捐軀的老戰友,心中感觸很多,心情既激動又興奮。
  史恆豐當年駐守大二膽島時,官拜少校營長,因將士用命、用兵得法,不僅以寡擊眾,殲滅來犯之敵,也粉碎共軍意圖渡海拿下金門的妄想,也扭轉政府播遷來台後的頹勢。
  而發生於民國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的大二膽戰役,共軍出動一個加強營約七百人兵力摸黑攻擊大膽島,企圖做為進犯金門的前哨站,遭到國軍營長史恆豐少校率領不到三百名部屬迎頭痛擊,經過一晝夜血戰,予以擊退。而此役,共軍被我擊斃者三百餘人,生俘三百餘人。

伊恩先生的新玩具

伊恩先生的新玩具

金門迎城隍蜈蚣座經典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