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
家裡來了小裝備
嗯...................................................
不是相機
也不是3C產品
來的是小豎琴ㄧ台
因為小
所以攜帶方便
就像是帶小台相機出門拍照的道理是ㄧ樣得的
摩托車ㄧ載
想去哪裡彈琴就往哪裡去彈
--------------------------------------------------------------------------------------------------------------------------------------
以下是豎琴介紹
豎琴歷史
"Harpa"這個字的第一次出現,是在西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獻內對豎琴的記載,使用名稱並不統一。
目前被發掘的第一把拱形豎琴(arched harp),是出現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年代為西元前2500年。它與緬甸豎琴相似,有13或14條琴絃。從當時古墓上的圖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撥絃,右手則負責按絃止音。現在有些中、西非地區,仍能見到這樣的豎琴。
現存最古老的愛爾蘭豎琴(Irish harp),是製造於14世紀。一般有30到36絃,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彈奏的聲音。當時歐洲其他地區的豎琴,與愛爾蘭豎琴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彈奏,而且它不像愛爾蘭豎琴的琴身,並沒有一個大共鳴箱。
豎琴樂器的演變,有一大部分是為了克服調性及半音的限制。16世紀時,Juan Bermudo比照鍵盤樂器,發明了雙排絃豎琴(double-strung harp)。這種豎琴,有兩排平行的絃,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鋼琴的黑鍵,負責半音的彈奏。後來,蒙台威爾地(Monteverdi)的歌劇“Orfeo(1607)” 裡所使用的豎琴,就是雙排絃豎琴。
雙排絃豎琴後,又出現了三排絃豎琴(triple harp,17世紀初)及鎌鉤豎琴(hook harp)。鎌鉤豎琴的原理,與後來發展的半音器豎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將幾個特定的音調低半音,然後以左手操縱鎌鉤(hooks)而將音升高半音。
繼雙排絃與三排絃豎琴之後,在19世紀時出現了交叉絃豎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交叉絃豎琴共有76根絃,44根在左邊,32根在右邊。德布西著名的 ‘’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 就是寫給這種豎琴的。但是這些豎琴,因為在彈奏上的困難與樂器本身的限制,現在幾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覽中出現。這個世紀,在愛爾蘭豎琴方面,John Egan也發明了半音器(levers)。藉由手來調整位於琴絃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變琴絃長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調性;這就是現在還普遍使用的半音器豎琴。
踏板豎琴(pedal harp)的演變,可推至17世紀末、18世紀初。當時有單一動作踏板豎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莫札特的長笛與豎琴協奏曲,第一次就是用這種豎琴演出。踏板豎琴就是用腳控制踏板來升高半音。單一動作的踏板,只有兩個凹槽(sluts),踏板由上凹槽到下凹槽,只動作一次,能演奏的調性仍然有限。到了19世紀初,Sebastien Erard發明了雙次動作踏板豎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因為有多加一個凹槽,踏板可以動作兩次,所以每根絃可以彈奏三個半音。至此,豎琴發展為可以彈奏所有調性的樂器,而現今音樂會中所使用的音樂會用踏板豎琴(concert harp),就是從Erard豎琴慢慢改進而來。
目前被發掘的第一把拱形豎琴(arched harp),是出現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年代為西元前2500年。它與緬甸豎琴相似,有13或14條琴絃。從當時古墓上的圖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撥絃,右手則負責按絃止音。現在有些中、西非地區,仍能見到這樣的豎琴。
現存最古老的愛爾蘭豎琴(Irish harp),是製造於14世紀。一般有30到36絃,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彈奏的聲音。當時歐洲其他地區的豎琴,與愛爾蘭豎琴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彈奏,而且它不像愛爾蘭豎琴的琴身,並沒有一個大共鳴箱。
豎琴樂器的演變,有一大部分是為了克服調性及半音的限制。16世紀時,Juan Bermudo比照鍵盤樂器,發明了雙排絃豎琴(double-strung harp)。這種豎琴,有兩排平行的絃,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鋼琴的黑鍵,負責半音的彈奏。後來,蒙台威爾地(Monteverdi)的歌劇“Orfeo(1607)” 裡所使用的豎琴,就是雙排絃豎琴。
雙排絃豎琴後,又出現了三排絃豎琴(triple harp,17世紀初)及鎌鉤豎琴(hook harp)。鎌鉤豎琴的原理,與後來發展的半音器豎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將幾個特定的音調低半音,然後以左手操縱鎌鉤(hooks)而將音升高半音。
繼雙排絃與三排絃豎琴之後,在19世紀時出現了交叉絃豎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交叉絃豎琴共有76根絃,44根在左邊,32根在右邊。德布西著名的 ‘’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 就是寫給這種豎琴的。但是這些豎琴,因為在彈奏上的困難與樂器本身的限制,現在幾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覽中出現。這個世紀,在愛爾蘭豎琴方面,John Egan也發明了半音器(levers)。藉由手來調整位於琴絃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變琴絃長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調性;這就是現在還普遍使用的半音器豎琴。
踏板豎琴(pedal harp)的演變,可推至17世紀末、18世紀初。當時有單一動作踏板豎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莫札特的長笛與豎琴協奏曲,第一次就是用這種豎琴演出。踏板豎琴就是用腳控制踏板來升高半音。單一動作的踏板,只有兩個凹槽(sluts),踏板由上凹槽到下凹槽,只動作一次,能演奏的調性仍然有限。到了19世紀初,Sebastien Erard發明了雙次動作踏板豎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因為有多加一個凹槽,踏板可以動作兩次,所以每根絃可以彈奏三個半音。至此,豎琴發展為可以彈奏所有調性的樂器,而現今音樂會中所使用的音樂會用踏板豎琴(concert harp),就是從Erard豎琴慢慢改進而來。
相傳在遠古時代,獵人發明弓箭,射出時箭發弦嗚,而產生樂音,遂演進為豎琴之雛型。遠在西元前五六千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廣大草原上,有一個皇后的古墓社,發現了豎琴的原型樂器。後來在漫長的歲月社,豎琴僅僅是宮廷中及皇族之間,才能擁有的神聖樂器,慢慢地才流傳在古埃及各地。
琴身是木刖結構。據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於西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傳說這是受射箭時箭弦嗚的啟發而發明的。至中世紀有記載說古代豎琴就是裡拉琴。
豎琴的英文叫作『HARP』,中國稱它為『箜篌』,最早起源於古埃及與希臘等地,後來漸漸傳入歐洲、南美洲及亞洲等地。在大約一千年前,豎琴已有相當程度的流行,所以當時不管宮廷裡,或是教堂中,豎琴都是極為重要的。
琴身是木刖結構。據埃及古圖記載,此種樂器出現於西元前三四千年。當時的形狀猶如一個有弦之弓,傳說這是受射箭時箭弦嗚的啟發而發明的。至中世紀有記載說古代豎琴就是裡拉琴。
豎琴的英文叫作『HARP』,中國稱它為『箜篌』,最早起源於古埃及與希臘等地,後來漸漸傳入歐洲、南美洲及亞洲等地。在大約一千年前,豎琴已有相當程度的流行,所以當時不管宮廷裡,或是教堂中,豎琴都是極為重要的。
目前豎琴在世界上大雖然是非洲--更多的是在安哥拉--仍然有些蛛絲馬跡可循,但已經很難追溯豎琴最原創的起源。據說,是由射箭時弓弦發出聲音而領悟、製造。早期豎琴的雛型,可能是一種單弦琴(至今在「塞內加爾」仍有人使用,也稱為「弓型豎琴」);它同時有「弓」以及「共鳴箱」的模式,至於從單弦增加到多弦,則只是豎琴小小的進化罷了。
根據墓穴壁畫指示,豎琴於西元前3500年曾被「克列特文明」使用在宗教用途上,這是目前所能追蹤到最早的豎琴歷史。
另外,也有「藍姆斯三世」陵墓裡的壁畫顯示古埃及人使用過豎琴;這些古埃及人的豎琴手必須是瞎的,這不只是考驗他們過人的才華,據說更是為要他們能專心演奏。
根據墓穴壁畫指示,豎琴於西元前3500年曾被「克列特文明」使用在宗教用途上,這是目前所能追蹤到最早的豎琴歷史。
另外,也有「藍姆斯三世」陵墓裡的壁畫顯示古埃及人使用過豎琴;這些古埃及人的豎琴手必須是瞎的,這不只是考驗他們過人的才華,據說更是為要他們能專心演奏。
中世紀歐洲的豎琴
至於在歐洲,早期吟唱詩人所使用的是尺寸小一點,被稱為「巴地克」的豎琴;而居爾特人使用的豎琴在體積上比「巴地克」大一些,到今天仍然在愛爾蘭可以見得到。
中世紀的豎琴使用金屬弦,典型的樣式是有一個向外彎曲的琴柱,按照自然音階(每個8度有7個音)定弦;這種琴在「凱爾特」族的社會中特別重要。
豎琴在17世紀的歐洲尚未發展完全,且在樂壇上的定位不明,直到19世紀,豎琴由於法國人「依羅得」努力提倡,才使豎琴從此回歸到管弦樂的殿堂;自貝多芬以來,豎琴是唯一在交響樂團擁有固定地位的撥弦樂器。
中世紀的豎琴使用金屬弦,典型的樣式是有一個向外彎曲的琴柱,按照自然音階(每個8度有7個音)定弦;這種琴在「凱爾特」族的社會中特別重要。
豎琴在17世紀的歐洲尚未發展完全,且在樂壇上的定位不明,直到19世紀,豎琴由於法國人「依羅得」努力提倡,才使豎琴從此回歸到管弦樂的殿堂;自貝多芬以來,豎琴是唯一在交響樂團擁有固定地位的撥弦樂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